一场秋雨一场寒。
悦来客栈的牌匾在秋风里吱吱地转着。这说是一家客栈,也不过就是一座年久失修小木屋。木栅门旁的杂草已经跟门一般高,整座房子四周都是高大的银杏树,落叶堆叠下来加上雨天的雾气,匆匆打眼一看确实很难发现这座木屋。
宁苏已经昏厥。杨浩然弃了一匹马迷惑追兵,他同宁苏共乘一骑赶往悦来客栈。夜里雨下得太大,路上的痕迹都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正好帮他们隐匿踪迹。他和宁苏都被雨水浇透了,但看到宁苏身上的血痕,杨浩然还是把外袍子脱下来裹住她。
马儿是暗卫提前训练过的,它在距离悦来客栈十米处就停了下来。杨浩然望见木屋便把宁苏抱下马,待他走了两步远,马儿又继续向前跑起来,营造出不停赶路的假象。
杨浩然按定好的方式缓缓叩了三下木门。门很快打开,一个女子探出头来看了看把二人领进屋里。悦来客栈不过是临时的落脚点,暗卫早在客栈底下挖了隧道通往别处。隧道只能容纳一人半跪着爬行,那名自称“程缘缘”的女子让杨浩然先行,自己断后。
考虑到宁苏无法行动,二人便用外袍绑住宁苏手脚,为避免伤到她头部又特意垫些厚的衣物。杨浩然往隧道里爬一段距离就停下来拉宁苏手上的绳子。程缘缘确保屋外没有追兵后便快速清理了宁苏身上低落的血迹,随后转身跳进井里。这井本是口枯井,隧道就是从井底往外挖的。隧道的入口也即是凿通的井壁,上面焊有厚重的铁盖,程缘缘爬入隧道后便把铁盖子拉上关紧。
落入井中的雨水被阻在盖子外。这场大雨下了一夜,井中蓄起积水来,从上往下看就像是一□□井。饶是追兵疑心这座屋子进来查看也看不出什么。
隧道另一端的出口是一处偏僻农庄。为了不引人起疑,暗卫在计划之初便把程缘缘安排在这处农庄生活,也提前备下了足够的吃食、衣物和药品。
宁苏的外伤不严重,但她的内伤差点要了她的小命。要不是程缘缘在悦来客栈见她的第一眼便用银针封住她的穴位,只怕宁苏撑不到农庄。
这是程缘缘第三次见这位姑娘叫“唐流星”的姑娘。她知道“唐流星”这个名字大概率是假的,毕竟少有人会用真名闯江湖。不过真名假名无关紧要,毕竟“程缘缘”这个名字也是她乱起的。两人第一次见是在有凤来仪客栈。出于医者和用毒高手的敏锐,她很快便察觉到宁苏身体的异样。第二次见是在这处农庄,彼时几名暗卫碰头核对撤退的时间和路线。那时秦放告诉她,宁苏可能是唯一能活着把太子带到这里的人。
秦放还交给她一张药方,说是那位唐姑娘每次大量动用内力就会发病,所以农庄里要备着药方上的药材救命。程缘缘认得药方上的字迹,是出自神医谷的。既然是跟神医谷有渊源,她又是收了东家的钱来办事,那这位唐姑娘的命她无论如何都得保住。
-------------------------------------
“终于醒了。”程缘缘见宁苏醒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她搁下汤药起身伸了个懒腰。这三天程缘缘为了抢回她一条小命,日夜都守在床前,又是施针又是喂药,一刻也不敢松懈。饭菜都是那位金尊玉贵的太子殿下做的,他一个人在厨房里忙叨了半天端了两碗半生不熟的米饭过来,让程缘缘哭笑不得。
再到厨房一看,好家伙,灶台、锅碗瓢盆都被折腾得够呛。那两碗米饭还是太子殿下特意扒拉上面没糊的。程缘缘知道他从没做过,于是打算自己动手,不想杨浩然主动揽了下来。
杨浩然叫她“缘缘姐”,让程缘缘教他如何做这些事情。“第一次做难免生疏,第二次就好多了。”
既然太子殿下都这么说了,程缘缘也不再推辞。煮菜做饭、烧水熬药的活都交给了杨浩然。一贯养尊处优的太子做这些事情竟没有怨言,大部分时间他都待在厨房里忙上忙下,碰上拿不定主意或是搞不明白的才来找程缘缘。
宁苏醒来的第一反应是扒拉开自己的衣物去看胸口的暗纹。那是一团像青筋血管的东西,根根分明,自心口的血肉里长出来,爬到最外层的皮肤,然后再向躯干和四肢蔓延生长。因为常年喝汤药的缘故,暗纹的生长速度减缓了许多,主要是向她的肚子和腿部延申。
程缘缘静静看着宁苏,出声道:“这个方子对你目前的状况已经起效不大了。我重新给你开了个方子,虽然还是治标不治本,但只要你坚持服药,还是能多活一些时日的。”
宁苏拢好衣服,看着程缘缘,迟疑了一会儿,说道:“多谢你,要不是你救我,我早就死了。”
程缘缘回道:“还活着就别说丧气话了。既然醒了就先吃饭吧,吃了饭再喝药。”
宁苏悄悄摸向自己头上,还好,碧玉簪子和剩下的一根铁簪子还在。她的两把弯刀整整齐齐放在床头。她跟着程缘缘去到厨房,杨浩然已经把碗筷都摆好了,厨房清理得很干净,东西都归置得整齐。饭菜做得很清淡,说不上好吃也说不上难吃。
宁苏看程缘缘和杨浩然交谈一时有些错愕,一个叫“浩然弟弟”,一个叫“缘缘姐”。两人之间的阶级隔阂已经消失了,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宁苏难以置信。
程缘缘淡定自若地夸赞杨浩然做饭进步了许多,杨浩然则是虚心接受,甚至还指出自己做得不够好的点。宁苏坐在一旁看他们,时不时附和点头,大多时候都是沉默扒饭。
杨浩然吃完了,搁下碗筷坐着等。他下意识伸手去掏帕子擦嘴,却突然停下来,眼神有些紧张无措向宁苏和程缘缘瞟了一眼。宁苏与他的眼神对上,他把帕子塞回去,手局促地叠放在腿上。宁苏突然明白了杨浩然的心理。
出了桐城,太子殿下就只是个空壳了。论武功,杨浩然比她差远了,想必跟程缘缘比也是差一大截。虽说是暗卫费尽心力把他救了出来,但人心难测啊。拉近距离、讨好不失为明智的做法。
宁苏主动说道:“这几天辛苦了。我做饭的手艺还不错,以后下厨这种事情由我来做吧。你......不如多抽时间勤练武艺,好防身。”
杨浩然想了一会儿,说道:“唐姐姐,你的武功那么好,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教我?我不怕吃苦,我肯定认真学。你跟我讲的话,我一直都记得。”
唐流星是宁苏写在暗卫登记册上的名字,她不想以后出事了连累家人,于是编了个假名字写上去。看来杨浩然已经从程缘缘那里知道了她的名字。
宁苏回道:“抱歉,我不收徒。不过,你要是想学,我也能教你几招。我那两把弯刀送给你了,有几招你练好了,以后对上江湖上的人也能挡一阵了。”
饭后,杨浩然跟着宁苏回了房间。宁苏听着门外没了动静,把两把弯刀递给杨浩然。弯刀是她从山匪手里抢来的。山匪打劫打到她头上来,打不过她丢下两把弯刀逃命去了。宁苏是使剑的,但她十五岁就练成剑气,以气化形,不需要带剑在身上。她剑术主攻快、准、狠,配上绝好的轻功,碰上一般对手,几招就能打得对手认输。
两把弯刀虽然看着大,但打得很薄,又锋利又轻便,非常适合她。杨浩然比她高出半个头,身形修长,他拿这两把刀倒也趁手。
宁苏又拔下仅剩的那根铁簪子送给他,“这是我自己做的暗器,那天你也见过。里面的铁丝是淬了毒的,这里是套进去的,你握住这里往外一拔,铁丝就会从这个方向弹出。你收着防身。”
杨浩然收下了铁簪子,走到门口时犹豫了一会儿转过身来,坚定说道:“你不是暗卫。”
“暗卫都死了,这里没有暗卫。”宁苏望着他的眼睛,诚挚说道:“我不会让你身处险境,只要有我在,你就不会有生命危险。我救你是为了我表哥,为了青衣姐姐,为了那些甘愿为你赴死的人。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师父死前要我护住你们杨家的血脉。我不清楚我师父跟你们杨家有什么渊源,我也不想知道。不过你放心,我会送你去中沧城。没人能伤得了你。”
杨浩然瞳孔一震,眼前这个看着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女子竟然连他要去中沧城都知道。他心里不禁生出敬佩之情,旋即作揖向她鞠了一躬。“不管是真名也好假名也罢,现在在这里的只有唐流星和程缘缘。”
杨浩然走后,宁苏一人躺在床上发呆。唐流星是假的,程缘缘也是假的。暗卫册子上确实有这样一个人,册子上关于“程缘缘”的记录虽然只有寥寥几行,但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她是一个左撇子。可据宁苏短暂的观察,隔壁房间的“程缘缘”左手使筷子都不太利索,吃饭时更有几次下意识换到右手。
真正的“程缘缘”大概率已经遭了东方家的毒手,隔壁的人才有机会冒名顶替进来。不过顶替进来既不趁她昏迷杀了杨浩然,还尽心尽力给她治病。虽然不知道她到底是谁,但她既救了自己一命,还是小心防备着再观察吧。
宁苏在屋顶上坐了一夜。看着漆黑寂静的田野慢慢被晨光笼罩,柔和的晨光照不透浓厚的白雾,落在眼睛里还是灰蒙蒙一片。直到太阳从山的那端跳出来,大地上的一切才迎来光明。
秦放他们想要的便是这样的光明吧。宁苏想,他们都认定了杨浩然会是天上的太阳,他们都变成了模糊不清、日出后便会蒸发的白雾。
不复存在的雾气。
她把头埋进臂弯里。
-------------------------------------
暗卫全军覆没。莫青衣尸骨无存,其余人被斩下头颅悬挂桐城城墙上示众。太子遭这群“叛贼”掳走,不知所踪,天下皆惊。
宁苏三人决定启程去中沧城。大周都城已被东方家占据,有三十万护卫军驻守都城。前不久半数护卫军去了东极国边境,东方郁意欲与东极国谈和换回其长子。目前大周境内有兵力的有三家,一是与东极国接壤的鹭洲,属白家管辖。二是最北端漠河以下的广阔草原西幽地界,属百里家管辖。三是西南与邻国接壤的青州,属段家管辖。
有四家祖上都是同高祖打仗立下赫赫战功,从而高祖在位时便封了四家异性王爵,世袭罔替。百里、白、段三家都在其列,且这三家都是在大周边境之地驻守国土,于是高祖赐予三家部分兵权。不过大周最强大的军队仍然是驻守在京都的护卫军,且西幽百里家与杨家有姻亲,所以高祖在世时,掌握着西幽军队和护卫军的杨家并不惧怕把兵权分出去。
先帝即位前期便有所动荡。发展到后来,东方家联合百里家夺取了护卫军,架空了先帝,而白、段两家不敢有所动作。直到先帝驾崩前,先帝留给杨浩然的便只有两百名暗卫了。
第四家异性王爵是离家。离家没有兵权,只有爵位。离家出了三位将军,离浩自高祖在位时便跟着高祖东征西战。后来其女儿、女婿战死沙场,离浩无心于朝政,便带着孙女往西南走,最终依着沧江建了座中沧城。离浩不问政事,更乐于结交江湖人士,离家广开门庭收徒。在离浩的带动下,中沧城四周各江湖门派林立。
其他三家皆有异心,只有去中沧城才是上策。
宁苏没想到程缘缘还会易容术。她的随身包袱里带着人皮面具,再给杨浩然换身朴素的打扮便没人认出来了。她和程缘缘没露过面不担心被人盘问。三人衣着简朴,买了辆牛车扮作送庄稼的农户往中沧城的方向赶去。武器藏在庄稼底下遮得严严实实,包袱里只带了些衣物,路上遇上盘问只要不慌乱、能自圆其说,守卫也就放过去了。
赶着牛车走了快十天才到东沧城外的渡口。站在渡口望去,河面宽有数里,河对岸是绵延起伏的山峰。正是金秋,山峰上浓厚不一的金色光景,倒影在水面上如跳动的火光。起伏的山脉中间有一个小缺口,约有十米宽。那是唯一能够从桐城进入中沧的洞口。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中沧成为易守难攻之地。
要去中沧城得先穿过东沧,东沧、西沧、南沧、沧州三城皆是离家的管辖地界。而东沧是中沧城天然的第一道屏障。下了渡口,三人又赶着车走了半日,终于到了东沧城外。
进城后三人找了一家客栈准备歇脚,一打听价格吓了一跳。这东沧城的物价要比桐城的高上一倍不止!
程缘缘跟客栈掌柜讨价还价了半天,可掌柜的也不松口,叫苦连天道:“客官,我是真想做你的生意。可这实在是做不了啊。你四处打听打听,哪家客栈不是这个价格?我这儿真不算贵了。”
程缘缘掂量着手里的荷包,宁苏的外伤好得差不多了,但治内伤的隔两天就得喝一副,药钱不便宜但也不能是省。天气越来越冷,好在每人都带了身厚衣服防寒。从桐城到这儿的一路上,吃住都不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