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与大皇子妃成婚已经三个月了,宣后便让大皇子妃学习处理宫务,大皇子妃在成婚前就已经在长秋宫教导过七年的时间,耳濡目染下这宫务自然不在话下。
临近正旦宣后便让大皇子妃主理正旦家宴她在旁边指导,正说着家宴的事情大皇子妃突然捂嘴干呕,离大皇子妃最近的二公主轻轻的顺着背,宣后下来走到大皇子妃身边问道:“这是怎么了?”
舒悦给大皇子妃倒了杯水,三公主也凑近问:“泠君阿姊可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要不要请医官来看看?”
大皇子妃闻言面上一红,三公主看着大皇子妃红的要滴血的面颊问:“泠君阿姊你的脸怎么那么红?”
看到这里几个未经人事的小女娘不懂可宣后却明白了拉着大皇子妃的手温言问道:“可是有喜了?”
大皇子妃害羞的垂着头声若蚊蝇:“母后,儿媳,儿媳有孕一个半月了。”
大皇子妃的人缘非常好,上到文帝下到大臣家女眷没有人不喜欢大皇子妃的,当然除了孙氏,三公主高兴的与二公主和舒悦确认:“泠君阿姊有孩儿了,咱们要做姑母了?”
宣后嗔怪道:“你这孩子怎么也不说,快,叫个医官过来看看,你这些日子也累了,剩下的就叫她们三个和她们的伴读来做,你歇一歇。”说着搀着大皇子妃就下去休息了。
大皇子妃顺势与宣后搭着与宣后边走边说:“儿想着如今月份小,等胎坐稳了在与父皇母后说。”
今年正旦因大皇子妃有孕变得格外热闹,连在城外修道的汝阳王也进了宫,一众皇亲国戚都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进宫赴宴,其中河东梁氏一族自然也在其中。
孙氏与大皇子妃同月出嫁,二人只差了三日的时间,如今大皇子妃有孕一个半月孙氏却一点动静都没有,让一众赴宴之人忍不住朝梁尚夫妇看去。
三公主瞧着孙氏那复杂的面容有尴尬有委屈有愤怒不由笑出了声,越妃听到后瞪了三公主一眼:“你是想着什么高兴的事儿了?”
三公主笑道:“母妃,儿是想着去年正旦家宴泠君阿姊还是以客的身份参加,今年便成了长嫂了,而且泠君阿姊与大皇兄成婚不过三月便有了子嗣是个有福气的,儿是为泠君阿姊感到高兴呢。”
见三公主没有作妖越妃也放下心来但这称呼不由蹙眉:“你泠君阿姊与大皇子已经成婚你应该改口叫大皇嫂了。”
三公主闻言撇嘴嘟囔了几句,大皇子妃出言劝道:“母妃,不过一个称呼罢了,几位妹妹叫了五六年了一时改不过也无妨,而且儿觉得泠君阿姊这个称呼比大皇嫂要亲近些。”
曲泠君也道:“母妃,三妹已经知错了,就原谅她这一次。”
越妃看着这两人道:“行,看在大皇子妃为你求情今天就饶了你,以后记着,你们私下怎么叫我不管,但像今日这种时候必须叫大皇嫂,若叫言官御史听到还以为皇室不承认大皇妃的身份。”几个皇子公主低头称是。
白日的宴席结束皇后又在长秋宫设晚宴,因为是私宴便只叫了从前在长秋宫教养的几个女娘还有皇子公主与其伴读。
大皇子妃已经被宣后勒令回去休息,因此席间便剩是大皇子与二皇子一席,三皇子与五皇子一席,凌不疑与宣候世子一席,越候世子与楼垚一席,对面是舒悦与二公主一席,三公主与裕昌郡主一席,二公主伴读与三公主伴读一席,王姈与骆济通一席。
梁家虽是世族,但这场宴席的都是皇子、公主、郡主、世子,剩下的几人中楼垚是楼太傅的侄子,二公主伴读和三公主伴读都是文帝为二皇子和五皇子定下的王妃,王姈是乾安王的外孙女,骆济通虽家世不显但骆氏一族依附宣氏,骆济通又自幼被送入宫中,这席间梁尚夫妇便只能坐于末席了。
自骆济通入宫以来几位公主郡主都不大待见她,骆济通着急的不行,如今瞧见几位公主郡主不喜孙氏便仔细留意了起来,这一留意可不得了,她竟然发现孙氏额头上有一块青紫,而孙氏又有些惧怕梁尚心下了然,举杯对孙氏道:“梁夫人,今日白天有些匆忙未与夫人说话,我是骆济通是半月前入宫陪伴皇后娘娘的,如今在长秋宫由皇后娘娘教导,济通早就听闻梁夫人一直想见一见,只是从前身份低微不得已入宫,济通还未恭喜梁夫人嫁入梁家做当家女君,梁夫人,济通敬你一杯。”
孙氏出身农户能被别人所知道的不过是痴缠大皇子,什么恭喜她,不过是奚落她与大皇子妃同时成婚至今没有消息吗,但她哪里能不满,只是带着恨回敬骆济通。
三公主一笑:“婉娘阿姊,你虽只在宫中教导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你与泠君阿姊先后出嫁在我们心中你泠君阿姊并无区别,只是如今泠君阿姊有孕我朝便要有小皇孙了,用不了多久我们文家便四世同堂了,若婉娘阿姊也有了身孕不如请父皇指腹为婚可好。”
孙氏尴尬屈辱的回应着三公主,这时骆济通似乎发现了什么一般惊讶道:“呀,梁夫人的额头怎么有一块青紫!”
孙氏摸了摸那块青紫正犹豫着要不要找宣后做主之时梁尚答道:“多谢骆娘子牵挂,这伤是夫人昨晚起夜不小心磕到了屏风所碰,已经叫医女上过药了。”
宣后见状并没有多想只嘱咐孙氏日后注意些,宣后此刻满心满眼都是怀孕的大皇子妃压根注意不到孙氏求救的目光,她得罪过皇子公主,皇子公主自是不可能搭理她,那些伴读看见了也不愿意为了她得罪皇子公主,这些她们日后的郎婿和夫人,孙氏求救无果又对上梁尚凶狠的目光只能如同鹌鹑一样低垂着头。
大皇子妃如今可是如珍宝一般被护着,衣食皆由有经验的老媪和医女再三检查才能送到大皇子妃身边。
过了上元节万家和何家便将女儿送入宫中,因着舒悦也大了宣后便给舒悦单独开了一个院子,舒悦给自己的这个院子取名关雎。(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西汉汉武帝汉武帝采纳了大儒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略后,儒学便成为了官学。孔子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诗》既《诗经》,《诗经》第一篇为《关雎》。)
未入宫时两个女娘都是家中娇养的,没理由做了公主伴读过的比从前差的道理,舒悦从自己身边拨了四个宫女去偏殿照顾二人。
舒悦与兄姊年纪差的有些大因此读书之时只有她与两个伴读,三人上午学习琴棋书画、针织女红、四书五经,下午去武场由二皇子和凌不疑教授三人习武,每逢初五,十五,二十五,文帝便给三人休息,万、何二人也可归家与家人团圆。
启蒙已有月余时间,入夜文帝将舒悦叫到长秋宫中与舒悦道:“小五也有六岁了,身边的心腹之人也该安排,父皇给你安排了几个人。”话落对曹常侍:“把人都带进来。”
曹常侍应声而出,片刻身后跟着六个女娘和七个儿郎进来,文帝对宣后道:“这六个女娘最大的十五最小的九岁,是给小五找的武婢,她们都是自五六岁习武,大的三个还习了医术,已经可以伺候了,剩下那四个小的继续练着过几年在到小五身边,今日带她们过来认认主子。”
那两个女娘上前跪下:“奴婢白芷/海棠/云芝拜见公主。”
舒悦叫起后曹常侍领着几个宫女站到一边,又带过来几个身着黑衣的男孩,文帝道:“这七个最大的十八最小的十岁,是朕给小五找的暗卫,与她们一样自幼习武,暗一是他们的首领,暗七年纪虽小但轻功了得,暗一他们三个年纪大些的轮职守着小五,其他人先训练,等学成了在轮值。”
宣后知晓这暗卫与死士无甚区别便推辞道:“陛下,小五只是一个公主,武婢也就罢了,这暗卫……”
文帝摆手:“无妨,小五是我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也是我最小的孩子,宠些也无妨。”
宣后还欲推辞,文帝对舒悦道:“小五,你先带着这六人回去休息吧。”舒悦起身告退领着几人回了住处。
六月十二,北海王迎娶万将军嫡长女为王妃。
八月二十,东海王妃诞下嫡长孙,文帝亲自为嫡长孙赐名衍。
同月,北海王妃有孕一月,帝后大喜。
舒悦看着探子送过来的信息,孙氏被梁尚殴打,被婆母为难,梁尚的母亲给梁尚纳了两个貌美的妾室,孙氏找梁尚闹,梁尚以孝道长者赐,不敢辞回绝。(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原文: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译文:年长的人给的东西,年轻的不敢拒绝。长者赐,不敢辞。原则上晚辈向长者为献,献的东西不一定被看得上;同辈之间相互给予为赠,赠的东西表达一种感情,无轻重之分;而长者给的东西一般为赐,长者为尊,长者的东西也一样是尊贵的,所以对长者之赐是不能辞的,否则即为不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