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末,郭先生的课堂都会例行有一次策论的考核,作为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展示。
这天,郭先生又出题目了:“这些日子我们共同探究了古往今来的大国兴衰的历史。不久的将来,你们就将统领一方,甚至治理天下。这次策论,我想听听,你们对治理国家有什么想法,你们认为圣明的君主应当如何治理国家?”
李霄听得真切,心想:“太好了,这课题,正适合姐姐我发挥。”于是,为了这次月末考评,李霄花了大力气,在藏书阁里泡了好些天。
圣明的君主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像祖父这样的吗?还是像太祖那样的呢?还是像太祖母那样的呢?他们又是怎样治理自己的国家的呢?
史书不骗人,那里应该有答案。古今中外,能查的资料,李霄都翻了个遍,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到了策论那天,堂兄李吉先声夺人,第一个就站了起来。他的嘴角露出得意洋洋的微笑,高声说:“先生,我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最重要是建立无比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不正是先生上武术课的重要意义吗?
纵观历朝历代,没有哪个王朝不是靠强大的武力建立和维系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秦始皇扫平六国就是痴人说梦;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汉高祖就无法打败项羽再次统一天下;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不会有我李家皇朝,说不定我们每天都会被北方突厥,东北契丹,西部吐蕃追着到处跑,就别说治理天下了。”
皇孙们都哈哈大笑起来。郭先生也面露笑容。
然后,李霄同父异母的皇兄李玉站了起来,他谦逊地接着李吉的话,继续往下说:“先生,我认为皇弟说的有一定道理,不过我还想补充一点,光有强大的武力还不够,作为天子,还要有仁德之心。这样,百姓才会像河水奔流向海洋一样,归顺于我们,这样我们的统治才会稳固,才能万年不倒。”
郭先生也给了他一个赞赏的微笑,还点了点头表示答得不错。
李霄听了,也跟着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郭先生看见,便问道:“宁玉公主,可是有话要说?”
李霄郑重的站起身来,在这群皇孙旁边,为了在气势上不输,她把腰杆挺的直又直,然后才开口,一字一顿地说:“回先生,两位皇兄讲的都有理,我想再补充一下。
首先,打江山要靠武力,但如果只有武力,就很容易变成蛮夷之邦,每天打来打去百姓不得安宁,迟早国库空虚财政枯竭,这个国家又怎么能长治久安呢?
所以,除了用武力打败外寇,稳固邦国,还需要有仁爱之心,体恤百姓,让百姓过上吃得饱穿得暖的富足生活。
这样,社会安定,国库充裕,我们也才能有更多的经费经营军队,建立更稳固的保卫力量。
除了这些,我还有两点思考。
我认为还需要起用贤能之人,因为皇帝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即使不眠不休也无法兼顾天下大事,只有起用贤能的人,信任他们,奖励他们,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发挥,才能帮助我们治理好国家。”
“最后还有一点是我不成熟的思考,不同的国家,治国之策也应该有所不同。比如我大唐,比如北方匈奴,比如西域各国,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同,每个地区的情况也有差异,是不是应当因地制宜呢?
例如有些地区有高山,有些国家有大海,有些地区粮食丰盛,有些地区马匹肥硕,那么我们就应该根据当地的特色来制定治国安邦之策,发挥长处弥补短处。我认为这样,才算是比较周全的治国安邦之策。”
她一口气说下来,一开始语速比较慢,渐入佳境越说越流畅,等全部说完,郭先生鼓掌,连说了三声好。
几日之后,炫宗问起郭先生皇孙们的学习,郭先生便说起了李霄那天的精彩答卷。炫宗拍了拍手掌,打趣笑道:“这霄儿聪明伶俐,只可惜不是男儿身,否则朕便要把那皇位传与她咯。”
旁边的杨贵妃听了,也是呵呵一笑,脸上晦暗不明。
没几日,这话便从杨贵妃那里传了出去,传得沸沸扬扬。
晚上,李霄的母亲张妃特意过来看望她。
以往母亲每次见她,都要训话,李霄都被骂习惯了。可是这天,张妃人还没到,却是先哼起了小曲。廊道里那句《霓裳羽衣曲》的“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渐飘渐近……
母亲一进门,就笑容可掬地问她:“霄儿呀,最近学业怎么样啊?有没有什么学具要添置的?”
然后,母亲让宫女过来,献上了很多学具。
“母亲,我的学具够用的,皇帝爷爷给我们每个人都配了很多的学具。”李霄受宠若惊。
“呵呵,好事儿好事儿,你好好的跟着郭老师学,没事儿多去看看你皇帝爷爷,跟他多讨教讨教治国理政之道,啊~”
今天的母亲太奇怪了,李霄有点不习惯。
“噢。”她小心应达道。“爷爷说今晚华清宫设宴,让我们都去玩儿。霄儿答应了去的。”
“什么?”张妃忽然画风大变,“你是说那个妖精招待她的假儿子的宴会吗?我不是说的这个。以后像这种宴会大可不必去,离那祸害远一点,知道吗?”
李霄不明所以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