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放火,能干出这么丧心病狂的事,必定不是普通官员能顶罪的。
但凡不想引起民愤,就得推出一个有份量的人出来承担此事,并加以严厉惩处,否则文人的口诛笔伐,皇帝也顶不住。
这可是整整三千考生,是全过各地选出来的精英!
太子不行,他是储君,要是一国储君干出这么疯狂无下限的事,谁还敢效忠大乾王朝?
朝中大臣都知道,这件事掺杂了夺嫡和党政,二皇子诬陷太子科举舞弊,那他火烧贡院消灭人证也情有可原。
所以,二皇子只能背下这个黑锅。
徐瑾瑜表情郁郁,显然也明白了表弟话里的潜台词,不管真相如何,这件事都必须是二皇子干的。
皇帝已经推出一个儿子,便是不打算详查的意思,也怕牵扯出更多,让这群差点遭遇灭顶之灾的文人,见识更多的朝廷黑暗,彻底对整个王朝失望。
深吸一口气,徐瑾瑜仍觉不甘心,“这件事,朝中谁敢管?”
他仍然不甘心,想要知道真正的真相,至少不能让这样的人,以后登临帝位!
林如清沉默半响,“如果还有一个人顶着皇帝的压力,能管也愿意管这件事......非六皇子莫属!”
“但这样一来,他就彻底卷入夺嫡的漩涡了,”林若溪默默添加一句,你能说服他主动踏入漩涡吗?
徐瑾瑜没说话,抹了一把脸,转身就走。
林如清看着他的背影,低声道,“表哥口才很好的。”
林若溪默默无语,从这一刻起,局势彻底改变了!
一个时辰后,火势总算浇灭,大半个贡院被烧毁,死了二十三人,其中考生十七人,监考官一人,剩下五人是救人的军丁。
除此之外,还有四十二人重伤,有被火烧伤的,也有吸入太多烟雾,导致肺部出现问题的。
这情况,实在惨烈的很。
皇帝狠狠发了一通脾气,二皇子一党全都没放过,包括关平侯在内,全部关进大牢,要审问出谁动的手。
礼部和工部也没能幸免,礼部负责科举,工部负责修缮贡院,结果贡院内被人涂了那么多火油,水缸里的水也加入火油,却一个人都没察觉。
还有那位带走贡院大门钥匙的张指挥,被发现死在了一家小酒馆里。
那家酒馆又破又小,在犄角旮旯,平时只有最底层的兵士会去。
三千营的指挥品级乃四品,平时肯定不会去这种地方,结果却在当差时死在里面,实在蹊跷的很。
谁带他去的,他掌管贡院钥匙这么大的事,怎敢擅离职守,和人去小酒馆里喝酒?
小酒馆是三千营一个退役老伙夫开的,混口饭吃,他孤身一人,也没什么亲属,在发现张指挥醉死过去后,直接自杀死了。
“确定是自杀?”六皇子面沉如水,眼底冒着翻腾的怒火。
他没想到自己那群哥哥如此不折手段,竟然火烧贡院,简直恶毒至极,令人发指!
当时他虽然没有上朝,但也找人打听了二皇子的表现,通过对这个哥哥的了解,知道二皇子确实能干出陷害太子的事,但火烧贡院?
他是想死吗?
仅仅是诬陷太子,还没有成功,顶多是被降爵关禁闭,宫里的刘贵妃跟着吃挂落。
可放火烧贡院,就是死罪!
他应该知道,自己动手绝没有好下场,甚至宫里的贵妃也要以死谢罪了!
否则文人闹起来,皇帝也平息不了民愤。
这无疑是自寻死路,自掘坟墓!
按照他的了解,二皇子或许有后招,把诬陷的事嫁祸给其他人,但有人不愿意二皇子有机会东山再起,直接一击狠招,把二皇子彻底摁死在耻辱柱上。
从此,只要是文人治国,他便没有活着出来的机会!
会是谁呢?太子,三皇子,还是五皇子?
萧承轩第一时间派人寻找张指挥的下落,发现他直接被灭口了。
“确定,他是自己服毒死的,砒霜也是他自己到药店买的,这一点,药店的大夫和药童都能作证。”
“药店为什么会卖给他?”
“他有严重的寒痰哮喘,用砒霜配药,一天见效,三天能控制。”
“可那点份量,就算一次性吃掉三天的量,也不能让他立刻毙命,”用这种剧毒之物配药,大夫是很谨慎的,绝对会控制药量。
“他找了好几家,因为确实病情严重,那些大夫只做了登记,买药回来后,便把砒霜拢到一起,自己服下了。”
“他的社会关系查了吗?”
“查了,只和来喝酒的人接触过,不和任何人亲近,他应该是知道凶手是谁的,主动闭店一天,给凶手提供了杀人空间。”
“再去调查,我不信张指挥到酒馆的一路上没人看到,”萧承轩绝对无法容忍火烧贡院的幕后黑手登上高位。
如此丧心病狂,要是成了帝王,大乾朝岂会安稳?天下百姓要怎么办?
“还有,负责贡院修缮的工部官员和匠人一定有人知道,把他们一个个都给我调查清楚!以及在贡院巡逻的军丁,他们在贡院巡察,总有人发现异样。”
“可是我们人手不够,还有此次巡察的军丁是三千营调来的,我们也......接触不到。”
之前六皇子为了避嫌,从不去接触京城各大军营,现在有需要时,想调查也不容易。
而更糟糕的是,不过片刻,就有人来报,“工部两位官员在牢里畏罪自杀了,而工匠们招出让他们刷火油的,正是这两人!”
“呵,这灭口的速度可真快啊!”六皇子气笑了,同时也更肯定,事情绝对不是二皇子干的。
他已经被关入凤阳高墙,已经没机会出来了,那把罪责都推给他就是,何必畏罪自尽?
除非他们知道,事情不是二皇子干的,为了自己不在重刑下吐出真相,直接一死了之。
这样他们的家人兴许还能保下一命!
朝中能有此威势的,除了太子,便是三皇子!
萧承轩目光眯了眯,五皇子不可能,甄家在江南经营的不错,堪称土皇帝,但在京城没有多少份量。
五皇子拉拢到身边的人,都是通过甄家提供的银钱收买,让他们帮着摇旗呐喊行,这种杀头的买卖绝对不敢干!
太子有这个实力和足够的利益叫人臣服,只要未来太子登基,他们的家族便会扶摇直上。
此时卖命,不过是为家族其他人铺路罢了。
而三皇子......文人气甚重,有时还有点心软的毛病,更是怜香惜玉。
很少有人会把杀伐决断和心狠手辣与他联系到一起,六皇子也不觉得他能做到这个地步。
但宫里的贤妃?
六皇子想起幼年一件小事,皇子小时候都居住在皇子所,由奶嬷嬷负责照顾教养。
每个皇子有四名奶嬷嬷,三皇子小时,很是喜欢依赖一位刘嬷嬷,后面她便莫名其妙犯了错,被撵出皇宫。
这并非个例,而是从小到大,三皇子身边的人,但凡他亲近喜欢的,都会因各种原因犯错被排挤出去。
渐渐地三皇子便不与宫人亲近了,一心一意依赖贤妃,有任何事都要去询问贤妃意见,是整个皇宫,对母妃最依赖最亲近的。
太子母后早亡,二皇子虽然亲近刘贵妃,但个性强硬,一向是刘贵妃顺着他。
四皇子很小便没了母妃,五皇子个性霸道,甄贵妃溺爱,养成他颐指气使的性格,对甄贵妃虽有孝心,却既不恭敬也不会过分亲近。
他自己就算了,和母后相处还得时时小心,处处注意,免得惹了皇帝的眼。
所以唯独三皇子,是最亲近孝顺母妃的,这也让他有了一个好名声,叫文人推崇。
可以说,三皇子的性格脾性,是贤妃一步步引导出来的。
后来出宫,六皇子曾经查问过,发现伺候过三皇子的人全都消失了,一干二净,一个都没留。
他便知道,贤妃这个看似温良的女人,实则心狠手辣。
而火烧贡院能一举毁掉二皇子,要是操作得当,还能把线索引到太子身上。
六皇子甚至觉得,或许皇帝已经隐约查到与太子有关,故而干脆利落结案,让二皇子背锅!
但也有可能太子动手,彻底拉下二皇子这个对手!
无论如何,六皇子不想放过这人,更不愿他登上帝位,祸害朝纲。
所以哪怕顶着皇帝的怒火,也要一查到底,就算为了朝廷威严,皇家脸面,不把事情揭露出来,也要知道真正的凶手是谁,而不是稀里糊涂的,让这件事就这么过去。
“殿下,举人徐瑾瑜携几位考生拜访,说有线索提供。”
“哦?快请!”六皇子双眼一亮,正愁人手不够,线索断得太快,这便有人提供了。
“殿下,我与同窗走访了京城大小店铺,发现预购买火油的人是工部一名小吏,此人潜逃在外,并未被捉拿归案,请殿下派人追查。”
也并非人人都不惧死,这个小吏发现不对劲,连夜逃走了。